王秉忱传-----纪念父亲诞辰110周年(1910-2020)
2020-01-05 16:47:43
  • 0
  • 0
  • 43

【说明】近年来,陕西宝鸡喜讯频传,2018年原“宝鸡申新纱厂”被国家工信部列为国家十大工业遗产名录,2019年父亲王秉忱为“宝鸡申新纱厂”设计建造的三座历史建筑被正式批准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正在负责筹建陕西新秦工业历史博物馆的冯驱兄前日来电,要我为正在建设中的博物馆的历史人物馆写一篇《王秉忱传》,今年是父亲110周年诞辰,我借此机会,整合过去资料,写了下面这篇《王秉忱传》。    

 王天骏(王秉忱长子),2020年1月20日

                                            

王秉忱(1910-1976),字克丹,浙江黄岩人。王秉忱的父亲王琎是清朝派出的第一批庚款留美生,二十年代任东南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后与蔡元培、杨杏佛一同参加创建我国第一所最高科研机构中央研究院,并任第一任化学所所长。王秉忱的母亲杨湘波是扬州兴化人。

(一)中央大学时期

王秉忱从小在绘画方面表现出相当才华,我国著名建筑家吕彦直与王秉忱父亲王琎是留美同学,在南京中山陵建造期间,吕彦直常到王琎家作客,受吕彦直影响,王秉忱对建筑发生浓厚兴趣。

王秉忱于1931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王秉忱擅长绘画,设计制图能力强,他的建筑设计作业曾被选为优秀作品,登在1934年国内专业杂志上。

王秉忱兴趣广泛,爱好摄影、游泳和网球,是校网球代表队队员。

1935年王秉忱从中央大学建筑系毕业,由于深得系主任刘福泰欣赏,留校任建筑系助教。在建筑绘图方面,王秉忱的一手即兴构思、脱手快速作图的基本功在同行中享有盛名。

九·一八事变后,王秉忱参加过全国学生要求政府抗日的请愿游行。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王秉忱和部分同学参加义勇军,上过抗日前线。1937年10月,王秉忱随中央大学建筑系举校内迁到重庆。

图2:1937年10月,中央大学内迁重庆,离南京前,建筑系全体师生合影,

前排左起王秉忱(助教)、李祖鸿(教授)、刘福泰(系主任)。

抗战初期,全国有许多工矿企业响应政府号召内迁,战时首都重庆急缺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王秉忱在中央大学建筑系任教时期,应内迁重庆的汉口申新纱厂经理章剑慧邀请,主持了建厂测绘设计工作。1939年,申新公司总经理李国伟亲自出面,邀请王秉忱到宝鸡参加建厂,王秉忱接受邀请,辞去了在中央大学建筑系的教职,于1939年底,到宝鸡担任申福新公司建筑工程师和建筑科主任。

(二)申福新公司时期

在宝鸡申福新公司工作的六年时间里,王秉忱参加了建厂的全过程。抗战期间,申福新公司耗资970多万元,完成包括车间、仓库、饭厅、厨房、医院、学校、汽车库、大车房、马厩及草料库等各种建筑面积64万平方英尺,职工住宅16万平方英尺。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建设,都是在日机长年轰炸的警报声中完成的。王秉忱曾多次提到过他的一段亲身经历:1940年8月31日, 36架日机突如其来轰炸宝鸡,王秉忱与一位工友两人临时躲在同一处窑洞,这位工友因故提前离开,却不幸在途中被炸身亡。

图3:1940年宝鸡申新纱厂建厂之初,王秉忱在黄土高原下测绘规划厂区


王秉忱在宝鸡主持的主要建筑项目主要有:

1. 王秉忱在宝鸡的第一个重要项目是修建锅炉发电机厂房,施工过程中,王秉忱给屋顶额外堆积了厚厚的沙土层,而正是这层砂土挡住了落到发电厂房屋顶的炸弹,避免了发电设备的损失。

2. 申新纱厂以将纺织机搬进窑洞生产的行动回应了日军的轰炸,王秉忱负责协调各方完成了开挖举世闻名的窑洞纺织工场的全部施工建设。2019年申新窑洞车间被审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图4:宝鸡申新纱厂的窑洞车间

3. 1941-1943年间,王秉忱主持了申新纱厂办公大楼的设计和施工,办公大楼于1943年春落成。2019年办公大楼被审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图5:王秉忱主持设计并修建的宝鸡申新纱厂办公大楼

与此同时,王秉忱负责了厂内外的马路的设计和建设,铺平了厂门前的站台,并设计修建了与办公楼在同一中轴线上的工厂正大门。

4. 1942年,由于抗战形势变化,申福新公司决定在天水兴建福五天水面粉厂,王秉忱两次被派到天水,与龚一鸥、赵中和等同事共同主持了天水厂的设计和基建,先后建造麦栈房、粉栈房以及住宅等数十栋。

5. 1942年起,王秉忱负责设计和修建职员住宅区,长乐园。至1947年,长乐园住户已达130户。其中职员的集合住宅为一排4家平房,每家50平方米,单瓦屋面、土坯墙粉灰泥,地面铺青砖。左图是当年王秉忱在长乐园自家办公桌前。右图作者(王秉忱长子王天骏),于1997年,在已经废弃的长乐苑自己出生的住宅前,与当地孩子们合影。

6. 1943年2月王秉忱主持设计并建造了为董事长荣德生来宝鸡准备的乐农别墅。2019年乐农别墅被审定为全国文保单位。

图6:王秉忱设计并负责修建的宝鸡乐农别墅

7. 1943年7月,由王秉忱设计并负责建成了宏文造纸厂的全部厂房。厂房共有建筑面积4200平方英尺,大门朝北,与纺织厂和面粉厂相望。宏文造纸厂生产运行60年,左图是1997年宏文造纸厂生产情况,右图是作者1997年访问宏文造纸厂时与原申新西南集团副总经理龚一鸥之子龚平、龚正合影。

图7:宏文造纸厂

8. 在王秉忱设计布置下,宝鸡纱厂从1941年开始,在厂区和住宅区周围建造花坛,铺设草皮,栽花万株。1944年,由王秉忱主持建造申福新医院,医院为中式庭院建筑,面积为1360平方米。1945年,王秉忱还在医院内设计建成一座六角亭,六角亭屹立在厂区六十多个春秋,2008年倒塌于汶川地震。

9. 1943年,王秉忱负责设计建造了申福新子弟学校。

图8:王秉忱设计建造的宝鸡申福新公司子弟小学

1942年,王秉忱与在申福新公司工作的同事章映芬结婚。章映芬当时是宝鸡申福新公司的总务副主任、总经理李国伟的表妹。婚后不久,王秉忱和章映芬曾一起参加过抗战中国民政府为开发大西北而组织的西北工业考察团。这个考察团由罗家伦、林继庸等人率领,去过甘肃、宁夏和青海。

图9:王秉忱章映芬夫妇在宝鸡

抗战胜利后,王秉忱于1946年被申新公司派去武汉重建在战争中被破坏的纱厂、面粉厂。重建了发电厂厂房。与此同时,王秉忱并在汉口原租界沿江大道青岛路口,为汉口的申福新总管理处设计建成了武汉市抗战胜利后的第一栋高层办公大楼。1948年王秉忱又被派去筹建和设计广州面粉厂。

图10:右起第5为电厂工程负责人王秉忱

王秉忱和章映芬夫妇对于当时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建国大纲抱有极大的期望,1949年后选择了留在中国大陆。1950年王秉忱还写信动员在美国留学的弟弟王启东回国。解放初年,王秉忱获得了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一号甲级开业建筑师执照。1950年,因汉口福新面粉厂厂长华迩英先生离职去巴西发展,王秉忱被指定为福新面粉厂副厂长、代厂长等职。

(三)中南建筑设计院时期

五十年代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湖北省人民政府急需有经验的建筑设计人才,多次动员王秉忱到国家建设部门工作,三反五反运动后,王秉忱离开了申福新公司,于1952年接受了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林彪亲自签发的聘任书,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建筑处设计室副主任。

王秉忱在参加国家建设部门工作后的第一个任务是负责中南行政委员会在武汉八栋行政大楼的设计,以后这八栋大楼成为了湖北省委办公大楼,号称“省委八大楼”,全部为王秉忱设计,与此同时,王秉忱还为省政府设计了武汉市的第一座高标准大型礼堂:省委洪山礼堂。

图11:五十年代中期,王秉忱负责设计的湖北省委八大楼

王秉忱当时四十出头,正值壮年,十年建筑系的专业训练,十多年工业界的实际经验,他的才智有了用武之地。他的家人至今还能记得,那时他整天早出晚归,天天都有人来请他去审核工程和视察工地,有时同时有几个单位的人开车来接,不同单位的公车常在家门口排队。

1954年建筑工业部成立,中南军政委员会属下的设计处改组成中南建筑设计院,成为全国的五大部属设计院之一。中南建筑设计院负责中南六省的大型设计任务,王秉忱被建工部审定为国家一等二级建筑师(中南地区建筑师的最高级别),他主持设计了中南建筑设计院的办公大楼,参与了早期设计院的筹划、技术人员的招聘和技术干部培训。中南建筑设计院正式成立后,王秉忱被任命为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未设总建筑师)。

从1952—1966年的14年时间中,王秉忱领导设计了中南建筑设计院承接的大部分民用建筑项目,其中包括:省委办公厅大楼、洪山礼堂、东湖行吟阁、华中工学院图书馆、荣军疗养院、华中师范学院主体教学楼和宿舍楼等、武汉市第二医院、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主楼、新华路体育场、武汉体育馆、武汉电视台、郑州体育馆等。他亲自负责设计的还包括:中南建筑设计院主办公楼、东湖疗养院、武昌火车站、武汉剧院、武汉电视台等。

图12:王秉忱领导设计的华中师范大学教学楼

1957年,武汉市决定建设中南地区第一座高规格的歌舞剧院,王秉忱亲自主持设计武汉剧院的设计,他领导的设计小组在设计方案竞赛的三个方案中胜出,武汉剧院今天仍然是入选为武汉地区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唯一的经典设计杰作建筑设计作品。

 

图13:王秉忱亲自拍摄的武汉剧院照片。大门柱上的宫灯造型也是王秉忱亲自设计的。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王秉忱曾陪同冶金部苏联专家组的组长,到武昌青山为武汉钢铁公司选址。参与审定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桥头堡方案和大桥全部建筑图案。

1958年武汉市建设苏联展览馆,武汉建筑设计院专门请王秉忱为苏联展览馆作总体规划,并设计与展览馆配套的建筑群。在五十年代,展览馆宽敞的U字型广场,大型的中央喷水池,在武汉市都是第一次出现,令武汉人民耳目一新。

王秉忱为五十年代武汉市的园林规划,如汉口的滨江公园、解放公园以及东湖风景区的行吟阁和烈士陵园等的建设中,都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王秉忱专门设计的东湖九女墩,碑体的造型和设计风格别具匠心,至今仍为东湖风景区的主要景点。

1958年王秉忱负责设计武昌洪山广场及周边星型辐射街区规划蓝图,他为武昌洪山广场和周边的街道所做的规划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也堪称宽阔宏大。

 


1958年,中国建筑学会推荐包括王秉忱在内的全国三十多位顶级建筑师,到北京参加新中国十年大庆的城市建筑设计任务,在北京的一年多时间中,王秉忱为公安部在天安门广场旁做了二十五层国家政法大楼设计方案,后因国家经济困难,方案未能实施。

1957年前后,武汉市决定重建黄鹤楼,王秉忱亲自为黄鹤楼做设计方案,并亲手绘黄鹤楼的设计方案的透视图和相关视图,方案已被选定,并进入施工前期,只是由于国家进入经济困难时期,王秉忱设计的黄鹤楼方案未能实施。

1959年,王秉忱负责设计了武汉市当时的重点项目:武昌火车站。《长江日报》在第一版做了报道,并刊发了王秉忱的照片。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武昌火车站一直是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1957年,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召开了改名后的第一次理事会,王秉忱被选为中国建筑学会六十名理事之一(湖北省仅有2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建筑学会就是中国建筑科学的工程院,中国建筑学会的理事就相当于工程院的院士。

1960年,中国建筑学会派出杨廷宝、王秉忱等6位理事的代表团帮助广西自治区作桂林城市规划。

图14:1960年,中国建筑学会派出的桂林城市规划代表团在阳朔。左起第2杨廷宝,第5王秉忱

王秉忱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代建筑系毕业生,也是我国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的第一代大学教师,他虽然是一个毕生从事建筑设计的建筑师,他在建筑高等教育和建筑科学理论研究方面也都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王秉忱与我国建筑界的三位学术泰斗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都一直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

1943-1945年期间,王秉忱代表宝鸡申福新公司,将他负责的宝鸡申福新公司众多建筑设计项目,在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设立设计竞赛奖,鼓励在校的建筑系同学参加实际建筑设计项目,包括吴良镛、戴念慈等日后中国建筑大师在内的众多建筑系学生都曾参加过宝鸡申新纱厂建设项目的设计竞赛。

1957年由建筑界元老刘敦桢编写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国住宅建筑专著《中国住宅概说》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书中采用了王秉忱提供的设计研究章节。

1960年前后,武汉市政府为了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在汉口解放大道航空路到宝丰路一带,规划修建了一批高层住宅大楼,相当一部分由王秉忱主持设计。

1962年,王秉忱应邀在《建筑学报》上发表探讨住宅设计的学术论文《武汉地区小面积住宅设计》,这篇论文发表在复刊后的《建筑学报》1962年第一期首页,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总结了在我国闷热地区设计住宅的经验和教训,在建筑界开创了新时代住宅建筑理论研究的先河,该文曾被翻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图15:《建筑学报》1962年第一期首页截图


六十年代初期,武汉市城市建筑工程学院在武汉成立,王秉忱受聘为兼职教授,教过多年的建筑学。

王秉忱经验丰富,知识面广,动手能力也很强,能修表,修钟,修汽车,能做木工活,还能自己用缝纫机做衣服,常被人称为“百科全书”和“万能博士”,而照相和摄影艺术更是他终身的爱好。王秉忱为人厚道,对人诚恳,淡泊名利,热心培养建筑行业中的年轻人。

文化革命前,王秉忱是湖北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并被列入武汉市有特殊专长和贡献的200位高级知识分子名单。1964—1965年间,王秉忱曾被湖北省政协选派到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半年。

1966年6月,中南建筑设计院“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做过私营工厂代厂长(即资方代理人)的王秉忱首当其冲,作为设计院的第一批被揪出的“反动学术权威”、“资本家”和“三反分子”交群众批斗,被停职、抄家,监督劳动。1968年,王秉忱因为一桩子虚乌有的“反共救国军”案件,被隔离审查达半年之久,其间多次遭受拷打和疲劳审讯,以后反共救国军的案件不了了之,王秉忱又因为在负责运动的军代表要他认罪服罪时,反问了一句,我究竟有什么罪?由于这句话,王秉忱于1969年在全院大会上被宣布为对抗运动的“现行反革命分子”。

1973年的一天,刚刚被周恩来委任为国务院特派建筑巡视组组长的杨廷宝(文革前的全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到中南建筑设计院视察工作,在设计院的大门口,迎面碰上正在扫街的“反革命分子”王秉忱,杨廷宝全然不顾陪同他的众多设计院革委会负责人在场,热情地和王秉忱寒暄问候,而正是这一偶然的事件,促成了王秉忱的反革命分子案件得到重新审议。

                                             

图16:文革的1975年,在家养病的王秉忱与长子王天骏

数月后,王秉忱被以“敌我矛盾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方式落实政策。多年未能工作的王秉忱并未消沉,在他主动要求下,王秉忱回到了设计第一线,悉心参加了当时设计室承担的葛洲坝水电站厂房的设计项目,然而此时的王秉忱早已是以严重冠心病之躯带病工作,就在刚刚重新工作不到半年的一天,他突然昏倒在一次全院大会的会场,从此离开了自己的建筑设计岗位。

1976年春节初二,王秉忱因心肌梗塞去世,终年65岁。


2004年,由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作序、杨永生主编的《哲匠录》,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哲匠录》收录了中华民族四千年来的400余位有突出贡献的历史知名建筑师传和近代中国一百年来的68位知名建筑师传,王秉忱的名字与梁思成、杨廷宝、林徽因等我国著名建筑大师的名字并列在同一页。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