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在整理我曾祖父王士骏的几本残缺日记中,对科举时代的教育制度有了一点了解,过去一直不明白,秀才就是秀才,为什么又称生员,生员就是生员,为什么又分什么县学生员、府学生员?原来生员本身也是一种身份标志,一般考取秀才后,其中一部分,特别是新科秀才,会由政府提供津贴(相当于今天的助学金)养起来,作为今后参加乡试考举人的人才库,否则考取秀才后,如果为生活计,还得回去种田,那下次乡试,怎么可能考上举人!
由国家养起来的秀才,经过评定,按府、州、县三级,分为府学、州学、县学三种学校的生员(学生),课程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学生是否成才,也不一定就是决定于你是哪一级的,州学生员平庸的大把,县学生员出类拔萃的也比比皆是。
我曾祖父考取秀才后,被录取为浙江台州府的府学生员。从他的日记看,台州府的府学可能就是一个虚设的,因为他事实上他这个台州府的府学生员,一直是在杭州的三所顶级书院(紫阳、崇文、同文)游学,拜晚清国学大师、紫阳书院的主持俞樾为师(章太炎就是俞樾的关门弟子)。通过他日记的有限的记载,使我对当时读书人的学习过程,知识范围,思想动态,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过程多少有了一点了解。
中国文化讲究的是综合能力,讲究国学经典的掌握和演绎,所以才有从小学到老,学的都是四书五经那一套。大学中庸的那几句话,从启蒙开始读起,读到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题目都是大同小异,但是不同水平的读书人,对于经书的理解的程度就是不一样,引经据典发挥的能力也不一样,一个同样的题目,比较秀才、举人和进士的试卷,水平立马见高低!
反观西方的教育体系,古希腊时代也是讲究综合演绎,如自然哲学,谁都可以一套一套的高谈阔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院(Academy)”,也不分什么小中大学制。
启蒙运动之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式的演绎法过时,科学革命偏重实验验证求真,任何事情都要寻根问底,知识讲分科分类、知识的方法论上除了演绎分析,更强调科学归纳法,学习分阶段,重视循序渐进,近代西方的学校,知识可以量化,教材可用学分来衡量,批发变零售,小学生学算术,初中学四则运算,高中学代数,大学生学微积分,这种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于科举时代的教书先生来说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西方的学校兼有为普通人打下知识基础和培养学者的双重目的。一方面,小学、中学、大学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学到进入社会前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学生,会通过研究生、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学习阶段,走上教授学者的道路。中国的科举制度主要是培养学者和官吏的,科举时代有秀才的功名的,都不会再去做普通人的工作了,他们的终身使命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在我曾祖父日记中,记载过他在福建福清出差,被福清知县拉差,去改当年秀才考试的第一关“县试”的试卷,他两天里看了近一两百份试卷,只录取了两人,可见其难度,对比西式小学的小学升中学,绝对不可能一个班只取一两个人!王士骏后来在福州,因为有拔贡资格,被福州知府拉差,去改秀才考试第二关“府试”的卷子,情况基本也差不多。
一个秀才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综合以及演绎能力远在一个中学生之上。中国的学校,即使是一般理工科院校,无非是一门课、一门课灌输、考试,保证学生掌握一些有用的知识,并不要求学生要有对于本专业有综合演绎的能力,一个好学生把书本知识吃透,课程老师就已经很满意了,毕竟中学生和大学生中的绝大部分就是学点知识应付日后的工作。一般大学培养学生,也只要求掌握一定的知识,并不是按照学者的要求去培养。
普通美国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除了毕业考试,一般并不要求准备有分量毕业论文,只有顶级的大学可能要求毕业前交一篇有研究水准的毕业论文。毕竟美国的普通大学不是以培养学者为主。
普通中国大学生同样也是以学到能拿学位的知识为满足。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过去偏重纲常名教的建设,所谓提倡学以致用,主要关注学生今后的安身立命和仕途发展,并不把研究宇宙自然知识放在和学习人文知识的同一个水平。到了今天,这种经世致用的学习态度,更成了中国特色求知的实用主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没用”的知识知道得越少越好。
相比之下,中国的科举教育,即使是启蒙的私塾都已经是把小学生当学者来培养了。科举制度培养一个秀才,需要对于传统文化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系统了解,达到研究学者的水平,这种水平是软指标,一篇合格的秀才的作文,都能够将儒家的价值观演绎发挥到淋漓尽致。
事实上,无论中西方,只有相当优秀的一流文科大学的尖子学生才有将自己理解的文化价值观演绎成一篇合格的文章。
总而言之,如果一定要我评价科举的秀才应该对应今日教育体制下的哪一个等级的话,我以为,一个货真价实的秀才,相当于一个一类大学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以此类推,科举时代的“举人”相当于美国一二类大学的普通成就的博士(小博士),小博士是指对本专业有过全面的掌握了解,针对某课题经过系统研究有心得和结论。
“进士”相当于美国第一流大学的第一流博士(所谓大博士),大博士是指在本专业学术贡献突出,大博士的博士论文和研究成果会被同行引用,对本专业一般都有学术上的突破。
王天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