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鸡的生命抱不平 - 看完德国家禽屠宰流水线所想起
2020-09-11 10:43:51
  • 0
  • 0
  • 4


前几天刚读完科普作家王立铭写的《生命是什么》,对于人类近两百年从分子生物的角度认识有机物和生命的起源有了初步的认识,几十年来积累的那种对生命的神秘和神圣的敬畏之心,几天内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庆幸之情:幸亏前年做了白内障手术,一夜间我的视觉返老回童,这才能一口气读完二十万字的大部头书,要不然这辈子过完了,还不知道生命居然就是这么一回事!


早上看完德模兄发来的视频“德国杀鸡”,对于德国工程师的创造精神的敬意进一步加强。只是家禽屠宰流水线本身却等于是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读了一本《生命是什么》的下册。不同的是,王立铭写的是生命是怎么来的,这位无名的德国家禽屠宰生产线的总设计师写的是生命是怎么去的。



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44年写的那本划时代的自然哲学名著:《What is Life(生命是什么)》中指出:


1)“如何判断一块物质是活的呢?当它继续运动、做某些事情、与环境交换物质等等的时候,就表明它是活的”。


2)一个生命有机体无时无刻不在生产着“熵“(有走向无秩序的自然趋势),如何才能一直保持生命的存在状态?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中不断的提取“负熵”(用来抵制物质走向无秩序的自然趋势),这就是新陈代谢的意义。


3)换句话说,有机体成功地在存活期间,能够通过复制细胞,成功的消除活着时不得不产生的那些稍不留心就会走向“无序”的因素,用统计学的专有名词来描述,这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就是自然界用“负熵”来抵消生命过程产生的“正熵”的过程……


然而,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生存竞争的角度看,屠宰场的流水线事实上是在鸡自然死亡之前,提前结束了它们的生命,从而将鸡为自己生存的需要积累的“负熵”(蛋白质)转售给了人类,人类通过吸取家禽流水线的产品,维持人类自身生命存在所需要的“负熵”。


鸡也是一种高等生物吧?应该也有它自己的意识、感觉甚至感情(?)……只是生命的过程和生命存在的意义既然如此简单明了,那又何必要劳驾鸡的生命,如此不幸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趟呢?

也许下一代的分子生物科学家,可以从分子生物的角度,通过基因改造,创造一种无意识、无感情、无知觉的人造鸡:不长出鸡头,不长出鸡脚,甚至不长出家禽屠宰流水线所不需要的那些下脚……也许到了那一天,我们也就不用劳驾这些聪明的德国工程师,去绞尽脑汁设计一条如此精巧到令人瞠目结舌的杀鸡流水线了。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